一、专业名称:法学(辅修英语专业)
学制:四年
学位:法学学士(辅修英语学位)
二、培养目标
法学(辅修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法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市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法律运行规律;同时系统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在司法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法务、翻译、研究及纠纷处理的知识面宽、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
三、培养要求
1.专业学科知识: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基本知识。
2.专业文化知识:熟悉法学知识的应用及发展动态,了解涉外法律交往中的国际惯例和规则;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
3.专业前沿知识:跟踪法学和英语的理论前沿及发展的动态。
4.英语语言技能: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比较准确、流畅、得体地使用英语;了解法律实务,特别是国际法律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程序。5.学术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了解法学专业期刊并具有一定的法学学术和法学科学研究能力;
6.终身学习能力:具备依法治国的宏观法治思维能力,跟踪并学习国内、国际新的立法规则和判例规则,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能追踪专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的现状与趋势;
7.沟通能力: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用英文进行有效法律问题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法学研究的热点、难点,了解国际法律的分歧和融合;
8.个体和团体:能把个体融入团体之中,具有团队精神;
9.职业规范:结合大学期间所学的职业规划相关知识,结合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并对社会对法律人才的要求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
10.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底蕴,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从事法律职业所具有的基本道德素养,同时具有较强的心里素质。
四、专业特色
法学(辅修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人才。这一模式培养目标并非法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简单叠加,而是两者有机的融合,从而实现“1+1﹥2”的目的。
为了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组建了跨学科的教学团队,成立了“英语+专业”双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实验区。实验区建有省级人文社科重点基地1个,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校级精品课程6门,保证双专业教学质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近几年来,sjb官网大力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师资,从美国布鲁克林法学院、澳洲悉尼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东京都立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等以及国内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引进和培养了数位具备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中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本科为英语专业毕业(或母语为英语),同时拥有法学等硕士、博士学位。
“法学+英语”毕业生普遍发展较好,以其扎实的英语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受到用人单位和国内外研究生院的欢迎。国际投资促进会、韩国驻汉总领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专程来洽谈合作,省内外50余所高校慕名来交流取经。
五、核心课程
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律史、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法、法律职业伦理、国际私法、综合英语、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听力与口语、法律英语听说、英语语言学概论、英语国家概况。
六、师资力量
目前,法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占比70%。拥有全国专利信息领军人才、湖北省中青年法学家等荣耀称号教学名师6人。有10人出国(境)访学,3人获得了国外博士学位。
七、学生获奖
06级“英语+法学”张霄龙同学在武汉大学读研期间,成为武汉大学口译队骨干并发起成立武汉大学“法律英语沙龙”,现已从该校博士研究生毕业。
八、就业情况
毕业生可在法院、检察院和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从事审判、检察、律师、法律顾问、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和其它相关工作以及法律教育和研究工作。
法学(辅修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普遍发展较好,以其扎实的英语功底、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受到用人单位和国内外研究生院的欢迎。